福州市

行走福建 发现中国

——多国友好人士考察团访闽侧记

2025-07-12 08:33
| | | |


考察团在福州三坊七巷参访。

  应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邀请,7月5日至9日,由巴基斯坦、越南、土耳其、瑞士等22国友好人士组成的考察团访问福建。在他们眼中,此行最美的风景在哪里?福建的历史和现在都有何迷人之处?福建在哪些领域可以和其所在的国家加深合作?

海丝起点:看见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是考察团到访首站。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丰富的展品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仿佛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门。波黑“一带一路”促进与发展中心董事会主席伊戈尔·素尔多表示:“泉州的历史和文化令人着迷,多元文化交融,体现了和谐共生的智慧。这里不仅展示了泉州的历史,还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与世界的紧密联系。”来自爱尔兰的罗素·哈兰德是英国“社会主义中国之友”机构成员,他对海交馆展示的古代船模、航海图和文物等表现出浓厚兴趣,在仔细聆听讲解的同时,不时拿起笔记本认真记录。他说:“这些展品对于理解泉州在全球贸易史上的地位至关重要。正如泉州人下南洋一样,爱尔兰移民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积极贡献,不同文明在来往中相互借鉴,这与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精神相契合。”

  随后,考察团一行前往晋江经验馆,深入了解泉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创新实践。从数据图表到沙盘模型,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现代化发展,晋江的巨大变迁让考察团成员惊叹不已。“变化真是太惊人了!晋江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创新和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我们也能从中学习到一些经验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土耳其著名汉学家、安卡拉HBV大学教授吉来是一名“中国通”,此次泉州之行让他有了新的收获:“海交馆与晋江经验馆分别代表了泉州的过去与现在,在这里我看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华服、美食与教育:搭建文化之桥

  7月6日,“品味中国 城市时刻”系列活动“华服联通世界・泉州交流活动暨首届华服文化全球行启动仪式”举行。考察团的嘉宾们身着华服登台分享文化体验。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年产值超7000亿元,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巴基斯坦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所长法鲁奇·阿西夫·努尔表示,服装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世界各地都能买到中国生产的服饰。这次参访也让他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是福建移民第三代,家里还说中文。研究生阶段,他在华侨大学就读。此行回到故乡让他倍感亲切。威伦告诉记者,福建的变化日新月异,以动车和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速度”让出行更加便利。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不断深化合作,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他希望,未来福建与泰国能在新能源汽车、物流、旅游、跨境电商等领域进一步加深合作。这次,他还特意买了鼓浪屿馅饼带回家,这也是他的孩子最喜欢的家乡味道。

  此次福建之行,厦门大学给冈比亚国家人民党行政秘书长西迪·西塞留下美好的印象。他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对知识、科技的重视,其中,教育扮演了关键角色。这次参访厦门大学,他发现,学校的大门对游客也是打开的,这体现了其包容和开放性。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非洲的留学生来这里交流学习。

城市规划与环境治理:值得学习

  夏日的厦门筼筜湖鱼翔浅底、白鹭翩翩,划出一道道优美弧线,令人心旷神怡。讲解员生动讲述了筼筜湖从当年污水四溢到如今碧波荡漾的治理过程。瑞士国际人权与社会发展协会顾问大卫·洛佩兹拿出手机频频拍照留念。“对人居环境的重视和改善体现了中国对人权的保障。”大卫·洛佩兹告诉记者,他已7次到访中国。在福建,他看到教堂、寺庙、清真寺等包容共存,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他打算下次带上孩子,到厦门鼓浪屿听场音乐会,到福州三坊七巷品一杯茉莉花茶、看一出闽剧。他还表示,瑞士的机床制造、制药业等十分发达,在这些产业领域瑞士和福建有合作发展潜力。

  在福州,考察团参观了“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馆,对福州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赞叹不已。乌干达全国抵抗运动外联部主任奥克维尔·安维奇表示,这个为期20年的发展蓝图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和执行,这种规划能力和执行力让人敬佩。

  福建之行的最后一站是福州三坊七巷,它被誉为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明清建筑博物馆。看到其修旧如旧,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奥克维尔·安维奇感慨说,学术界有种观点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但非洲对历史研究和记录还做得很不够。“三坊七巷古建筑群的保护和传承是很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学习。”(记者 陈梦婕 实习生 钟莹 蔡宇馨 文/图)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