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三地联合开展界线界桩联检,“陌邻”变“睦邻”——
“界线”明了,“心线”连了
工作人员重新描红界桩。罗旌新 摄
在闽西的青山绿水间,有一条不为人知的“友谊线”:永安—连城线。它不仅是三明市永安市、清流县与龙岩市连城县的行政分界线,还是连接三地人民情感与发展的纽带。
7日,一场特殊的“体检”在这条线上进行。一大清早,永安、清流、连城三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共15人,齐聚在232781I号界桩,联合开展界线界桩联合检查工作。这个界桩,位于连城县塘前乡、清流县赖坊镇和永安市罗坊乡交界处,是三地的交会点,也是此次联检的重点区域。
据了解,自2003年开始,三地民政部门开展界线界桩联检工作,每五年为一轮。2023—2027年正是第五轮,7日的联检是其中一部分。
“联检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责任重大。”永安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罗旌新一边整理着检查工具,一边说道,“这不仅是对界线界桩的维护,更是对边界地区和谐稳定的保障。”
在交会点,工作人员迅速展开工作。他们手持工具,小心翼翼清除界桩周边的杂草,仔细查看界桩的方位物有无变化。经过一番努力,界桩露出了清晰的轮廓,工作人员随即进行描红,并拍照存档。
“每次看到界桩被重新描红,心里就特别踏实。”连城县民政局工作人员黄小云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标志,更是我们三地友好关系的象征。”
“界线”明了,“心线”连在了一起。
实地勘察结束后,三地工作人员围坐在会议室里,就进一步完善联检成果、深化平安边界建设、防范边界纠纷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说:“要通过互访互联等方式,加强毗邻沟通,合力调处界线纠纷隐患,以助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联检工作顺利推进,三地间友好关系不断深化,邻里间往来更加频繁,合作也更加紧密。无论是共同开展生态保护,还是携手化解矛盾纠纷,都已成为百姓的共识,这片土地因此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三地交界处,有一片原始森林,曾因地处边界、管理责任不清,遭到乱砍滥伐,生态环境一度恶化。三地联合巡查发现这一情况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保护方案,共护“天然绿肺”,周边村民还自发组织起“护林队”,对“飞地”地段,按季度轮流巡山护林。如今,这片森林恢复了往日的郁郁葱葱,成为珍稀动植物的乐园。
连城县塘前乡村民李德明感慨地说:“以前这里都快秃了,现在树多了,水清了,空气也清新了。三地联手保护生态,我们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
站在三地交界处,可以看到一片充满生机的茶园。曾经,这里是边界争议地块,三地村民因权属问题产生纠纷。在三地有关部门的合力协调下,村民达成了共识:共同开发茶园,收益按比例分配。
“以前这里是争执的焦点,现在却成了我们共同的‘聚宝盆’。每年采茶季,三地村民一起劳作,一起分红,关系比亲戚还亲。”永安市罗坊乡盘兰村村民钟才胜笑着说,“以前,我们只知道这里是三地交界的地方,如今,这里成了我们共同守护的家园。看到三地工作人员为了这片土地忙碌,我们心里也暖暖的。”
青山绿水间,“陌邻”变“睦邻”。这些变化,都离不开界线界桩的作用。(通讯员 黄中泉)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