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让生命被温柔以待

2025-08-16 07:40
| | | |

核心提示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要求“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促进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发展的通知》,旨在促进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发展,协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重大疾病高发与公众生命观念迭代升级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生命终末期的生存质量,以减轻患者痛苦、维护生命尊严为核心的安宁疗护,逐渐成为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回应民众健康需求的重要民生议题。

  记者近日走进漳州市三甲医院首个安宁疗护病区,实地探访安宁疗护如何用专业与温暖守护好生命的“最后一程”。

  8月9日,漳州市中医院安宁疗护病区正式揭牌启用。这是漳州市三甲医院首个安宁疗护病区,旨在更好地满足终末期患者的医疗照护需求,提升生命终末期的生存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体面。

  走进安宁疗护病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充满温度的布置:房间里暖色的灯光、走廊里的绿植、被精心装饰的墙壁、设有茶桌的亲情室……医院尽力让这里释放温馨。

  “我们希望患者能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漳州市中医院安宁疗护病区负责人洪芦鱼说。

善终,妥帖安放生命最后时光

  “很多人认为,安宁疗护就是临终关怀,其实并不是这样。”洪芦鱼说,“安宁疗护不是放弃治疗,而是对没有治愈希望的患者进行积极的照顾,对疼痛等其他症状进行控制,尽可能将病人和家属的生活品质提升到最好的程度。”

  据了解,疼痛是疾病终末期患者面临的最大煎熬。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数据显示,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医学疼痛分级中,晚期癌痛常达8~10级,若不辅以舒缓治疗,患者度日如年,常常彻夜难眠。

  为了让患者在生命的末期能度过有质量的时光,漳州市中医院精心组建了一支涵盖多科室多领域医生的专业团队,并与护理团队紧密协作,全力为患者进行症状控制,最大程度为患者减轻痛苦。

  “安宁疗护的患者可以带病生存,但不能带痛生存。”安宁疗护病区护士长许细妹说,“除了疼痛管理外,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和心理慰藉同样重要。”

  一支镇痛剂的推进、一次卧床体位的调整、一句俯身倾听的“我明白”,都让症状管理不只是冰冷的程序,而是生命最后一程的余温。

  据介绍,漳州市中医院安宁疗护病区依托中医特色,将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穴位贴敷等传统疗法与现代舒缓医疗相结合,控制癌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照护方案。

携手,共护逝者善终生者善别

  与患者经受的剧痛相伴的,是患者家属内心的煎熬。

  “一个家庭要为终末期患者投入巨大的心力,病人难受,家属也痛苦。”从医多年的洪芦鱼见过许多悲伤与离别,“在这里,医患沟通更加重要,很多家属因为被悲伤的情绪淹没,无法积极行动起来配合治疗。”

  安宁疗护的多学科团队与患者及家属如何实现有效沟通?

  洪芦鱼介绍,为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支持,家庭会议是安宁疗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不同于普通的医患沟通,在家庭会议中,医患之间沟通患者病情、明确治疗需求、讨论治疗方案、给予情感支持,目的是围绕照护目标和照护策略达成共识,让患者最后的时光更温暖从容。

  医护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的医学功底,还需要具备心理辅导的知识。在安宁疗护中,不仅要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还要为家属进行哀伤辅导。

  “很多患者家属对生死的讨论讳莫如深。”安宁疗护病区副主任医师江烽说,“通过哀伤辅导,我们希望让逝者善终,体面告别且不留遗憾;让生者善别,帮助家属回归正常生活,善待生命。”

  漳州市中医院院长林石明说:“我们希望通过安宁疗护,让每一个生命都能从容‘谢幕’,也让生者无憾。”

  目前,漳州市中医院已加入南方中医肿瘤联盟,正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开展合作,两院医生定期开展会诊,依托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拓展安宁疗护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医护人员还要有一颗坚强而细腻的心,在抚慰患者和家属的同时,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肖志伟颇有感触,“用专业与温暖,为患者点亮一盏明灯,做到生死两相安,这正是安宁疗护的意义,也是医学的光辉所在。”

前行,加快推动安宁疗护发展

  据悉,我国的安宁疗护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当前安宁疗护试点正逐步铺开探索,但这条路还很长。

  记者走访发现,尽管部分群众对安宁疗护的接受度有所上升,但更多人纠结于“我把老人送到安宁疗护病房,是不是不孝”,还有受访者从未听闻安宁疗护。

  除了社会认知度的问题,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匮乏等因素也是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痛点。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得到安宁疗护照护的患者比率不到7%。”基于此,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加快推动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使患者生命末期的生活质量更有保障,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安宁疗护因其特殊性,有创治疗等项目应用很少,以护理、人文关怀等为主,收费回报常与医疗资源投入不成正比。

  “参考成功经验,安宁疗护事业发展资金来源分为政府拨付、慈善机构和基金会以及募捐和义卖。”王焱建议鼓励设立非营利性安宁疗护机构和安宁疗护病区。通过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鼓励安宁疗护机构与医疗机构、养老院、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现在的安宁疗护团队或从业人员,多为转行或跨专业而来。并且,职称晋升通道没有打开,影响人才梯队的打造和稳定性。”王焱认为,还需重视安宁疗护人才培养,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尽快建立安宁疗护独立学科,推进其他衍生学科建设,并明确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制。

  安宁疗护远非一人能胜任,“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配合,要有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和营养师等。”洪芦鱼介绍。

  “安宁疗护还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素养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其中。”在王焱看来,安宁疗护的下一步在于探索推广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将安宁疗护能力覆盖至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居家安宁疗护试点基地,建立健全安宁疗护服务网和远程关怀团队。(见习记者 张子言)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