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纵深推进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
让“幸福之水”在身边流淌
仙游县木兰溪防洪工程C1标段(资料图片)
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一角(资料图片)
大济镇溪口鱼鳞坝风景优美。(资料图片)
俯瞰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资料图片)
仙游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中央控制室内,专家对实操人员进行现场培训。郑志忠 摄
在戴云山脉东南坡的仙游县西苑乡仙西村黄坑桥头,林木蓊郁、雾霭氤氲,一股清泉从石缝隙汩汩而出。这,便是木兰溪的源头。
本月初,仙游县委书记吴海端带领四套班子领导前往西苑乡木兰溪源头,开展“牢记嘱托担使命,护源治水守初心”主题党日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传递出坚定不移、久久为功抓好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的信心与决心。
作为木兰溪源头和上游所在地,仙游县境内木兰溪干流长64.5公里,占总长的61.9%,流域面积1072平方公里。近年来,仙游县谋定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决策部署,通过科学治水、依法治水、铁腕治水、全民治水,纵深推进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促进人水和谐,建设幸福河湖,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木兰溪样本。
守护源头 筑牢屏障
四月的仙游山麓,新叶初绽,鸟鸣啾啾。一早,仙西村护林员戴建红吃过早饭,便穿着迷彩服匆匆踏出家门,开始一天20公里的例行巡山。
“我父亲是一名老护林员,大半辈子都在山上。”作为一名“林二代”,戴建红打小就经常跟着父亲巡山,对这片山林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些年,他和父亲戴新良踏遍了山林的沟沟坎坎,对这里的地形地貌、森林资料状况等都了然于胸,逐渐从一名小白新手成长为优秀护林员,成了林区的“活地图”。
仙西村与仙山村、仙东村合称仙游山,组成木兰溪源头村落。这里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完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古老柳杉、红豆杉、水银树等珍稀植物比比皆是,还栖息着大灵猫、穿山甲、黄腹角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2年12月,环绕木兰溪源头的30多万亩常绿阔叶林,被省政府划定为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
护水必先护山。西苑乡党委书记陈祖淞介绍,该乡持续完善源头保护工作推进机制,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管林护林,提升森林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释氧能力。完成封山育林25万多亩,实施林分补植等生态修复5000多亩,种植香枫、木荷等乡土树种,建设生物防火林带30.6公里、生土带50多公里。
通过“控源截污”,加大木兰溪源头的污水治理力度。西苑乡重点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建设农村污水管网,接管1000余户,完成三格化粪池建设1567户,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两座。严控畜禽养殖、淡水养殖等面源污染,2018年以来累计关闭拆除畜禽养殖场67个,全乡目前无一处规模畜禽养殖场。
该乡还创新开展“源党建”,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健全完善“乡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体系,在仙游山划分10个网格37个单元,把党建引领治理延伸至最末端。将仙西小学教学楼改造成木兰溪源环境教育基地,平均每年吸引6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前来参观学习,开展团建、主题党日等活动。
“五水共治” 人水和谐
4月26日,仙游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中央控制室内,运行人员密切关注着屏幕上的数据变化,实现对生产现场全方位的智能管控。
地处盖尾镇的仙游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每日处理6万吨,主要承担榜头、盖尾两镇及瑞峰工业园的生活污水处理。去年5月,该厂引入AI人工智能水务系统,赋能生产运维管理。“系统启用后,实现了全工艺流程的可视、可控、可预测、可预警,让污水处理更加精准稳定。”该厂负责人阮奇香说。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仙游县坚持水岸同治和源头治理,加大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进城区雨污分离改造和农村污水管理规划建设、抓好畜禽退养等,并向工业污染发起全面攻坚。近年来,该县新建木兰溪流域污水管网1366公里,40家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委托第三方运维,排查整治“两无”企业370多家,完成36家养鳗场尾水治理工作。
在防洪水方面,仙游县加快推进固堤、强库、扩排等三类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木兰溪防洪生态景观一期工程73.5公里,完成仙水溪、枫慈溪等6条安全生态水系治理52.9公里,完成延寿溪、九溪等11条小流域治理60公里。木兰溪治理从单纯的防洪,提升为防洪安全、生态治理和景观休闲“三位一体”。
在保供水上,该县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铺设供水管道500多公里,惠及群众4万多户;整合国有、民营水厂,建设大水厂、大管网,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体系;推进库库连通及木兰溪水资源综合管理等工程建设。目前,全县已形成双水源、一张网、互备用的供水新格局。
同时,通过开展城区易涝隐患点整治、完善城市排水管渠系统建设、推进城市排水系统智慧化建设等,消除易淹易涝片区。全面实施用水定额管理,加快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推广,构建全链条节水体系,成功创建第五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久久为功的“五水共治”,全方位提升了仙游的品质和气质。“蓄力打好‘五水共治’组合拳,促进人水和谐,擦亮仙游的生态底色。”仙游县水利局局长林庆凡说。
以绿为底 向绿而兴
在度尾镇“柚相邻”党群服务站展厅内,文旦柚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果脯、果酱、柚子膏、柚子茶……文旦柚全身是宝,从花到果、从皮到肉,都被“吃干榨尽”。
文旦柚是莆田四大名果之一,位于木兰溪上游西乡平原的度尾镇是文旦柚的主产地,素有“中国文旦柚之乡”美誉。度尾镇文旦柚协会会长余志成介绍,度尾镇对接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团队,为文旦柚量身定制专用有机肥料,推广运用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治等农业“五新”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助力木兰溪上游水生态环境改善。
去年,度尾镇文旦柚种植面积2.2万亩,产量约5.6万吨,产值5亿多元,实现量价齐升。如今,仙游县文旦柚种植区已扩大到大济、赖店等7个乡镇,种植面积4万多亩。从传统种植到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一颗文旦柚让曾经的水患“洼地”蜕变为经济发展“高地”。
治水引来百业兴。近年来,度尾镇利用木兰溪流域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探索“山上连林、山下连田”模式,发展文旦柚、花卉苗木、川芎药材等特色种植业。推动雕刻工艺行业发展,形成“一城一园两走廊”,全镇拥有艺雕生产经营商家20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保留溪流乡愁野趣,建设美丽乡村小公园、微景观14处,构筑木兰溪水文化景观,以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从“水生态”到“水经济”,仙游县探索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高品质生态助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实现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
仙游县以木兰溪综合治理统揽,朝着“传统产业转优、新兴产业做大”方向迈进,鞋服、工艺美术两大传统产业形成双百亿集群发展态势,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围绕动力电池、储能、氢能等新能源赛道,引进一批链主企业,抢占新能源材料新赛道,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吴海端表示,持续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以木兰溪综合治理为抓手,统筹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做好“山水”文章,发展绿色经济,在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中走前列、扛大梁、作示范。(报业集团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郑志忠)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