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2025-10-26 10:29
| | | |

□蔡承彬

  日前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是深入贯彻这一精神,提升经济治理效能的关键之举。

  “内卷式”竞争是指市场主体之间盲目竞争、无序竞争、低质化竞争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市场失效甚至失灵的情况。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采取压低报价、偷工减料、减质减配等不正当竞争方式;二是采用夸张、过度营销手段或简单模仿抄袭,突破行业自律与监管要求;三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左右合同协议签订,侵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从“内卷式”竞争的危害看,往往造成企业利润被挤压,导致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遏制创新创造动力活力,阻碍产业升级。

  “内卷式”竞争涵盖的范围广、涉及的环节多、关联的因素多,其产生有深刻根源。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等使我国部分供应全世界的产能受到冲击。近年来国内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普遍提高,传统以价格战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部分行业准入门槛偏低,从供给侧层面导致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不少企业缺乏创新意识或能力,创新投入不足,竞争手段单一。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一些企业为争夺国内市场容量、空间和机会,推动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从治理层面看,存在市场监管不到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度优惠、部分地区超额举债、盲目上马新兴产业等原因。

  增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治理效能,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施策。

  优化制度政策供给。持续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政策清理。2024年12月,《福建省促进公平竞争条例》地方性法规正式施行,旨在进一步构建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大力引导行业差异化竞争、错位式布局、协同式发展,创造更多市场增量空间。全面规范地方政策竞争优惠比拼,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坚持以制度刚性遏制地方保护与政策洼地。

  强化市场监管。优化行业准入门槛,严格落实生产技术、安全、能耗、环保、质量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保护消费者权益,畅通维权渠道,简化投诉流程。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形成威慑效应。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投诉仲裁机制。以技术创新赋能监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追踪市场不当竞争行为,如虚假广告、刷单炒信、商业诋毁、哄抬物价等乱象,维护市场秩序与诚信经营环境。

  注重创新生态培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向高附加值攀升,减少对传统要素驱动型发展的过度依赖。如邵武、清流、武平、晋江等地开展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聚焦竹、氟新材料、新型显示、纺织鞋服等产业,建立科技创新协同攻关机制,引导企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以“专精特新”塑造差异化能力,如我省培育4100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技术迭代与深耕细分赛道,弱化同质化竞争。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县域制定管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推进差异化布局与错位竞争。目前,全省83个县(市、区)确定164个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引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各展所长,有助于从源头减少一哄而上的低端重复建设。注重以集群化带动替代“内卷式”扩张,如宁德依托宁德时代构建新能源动力电池上下游协同与创新驱动的集群格局,形成铸链强群高质量竞争态势。

  引导企业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企业层面,要围绕细分场景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术与产品,避免同质化跟风;注重以品牌策略赢得市场声誉和消费者长期信任;加强研发投入,在核心技术、工艺、材料与算法上建立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同时,要积极拥抱数实融合,以数据与AI技术驱动研发、生产与供应链,缩短产品技术迭代周期。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