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现场快评

向绿向新,做好“海”的文章

2025-10-22 11:26
| | | |

□潘抒捷

  10月16日至19日,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及多场同期活动在福州举办。超7000件海洋科技装备集中亮相,其中不乏“全球最大”“全球首创”之作。从智能无人航行器到仿生机器鲨鱼、从万米深潜器到远海科考船、从海上风电机组到深海养殖平台……即便有些展品只是模型,依然吸引众多观展者打卡合影。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近年来,随着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推进,海洋经济的引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特别是福建等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之密切相关。

  大会现场,亮点纷呈的福建馆备受青睐:海工装备展区“科技赋能”光影交织,电动船舶展区“绿色脉动”生机盎然,海上风电展区诠释“智领未来”先进理念,深海养殖展区托起“海上牧场”蔚蓝梦想。这些展区全景式展示福建海洋经济的完整产业链图景,充分彰显了我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力魄力。

  从近海走向远海,从浅海挺进深海,从海岸延伸至海上,从海面拓展至海底,福建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也要看到,与江苏、山东、广东等海洋资源大省强省相比,我省在一些领域还存在一定差距。举办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等一系列国际展会,既是展示全球前沿技术的窗口,更是抢占蓝色经济新赛道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把握契机,进一步做好“海”的文章。

  做好“海”的文章,应当向绿而行,推动海洋产业低碳转型与生态协同。比如,福建率先在全国谋划发展电动船舶产业,绿色船舶“福建造”渐成趋势。我省要发挥船舶建造、动力电池等产业优势和游览观光、客渡交通等应用场景优势,推动电动船舶产业链企业拓展省外市场、海外市场。又如,福建受台湾海峡狭管效应影响,海上风电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我省要壮大海上风电集群网,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水制氢”等新模式,提升海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另外,要加强海岸带保护和滨海湿地修复,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实现“蓝色经济”与“碧海银滩”和谐共生。

  做好“海”的文章,应当向新而强,以科技创新驱动海洋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已不再是产业的点缀,而是核心竞争力。缺乏这些核心技术,就只能徘徊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福建提出加快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必须强化产学研用融合,搭建高层次海洋研究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形成集聚集群创新发展模式。比如,主攻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并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全力发展海洋药物、生物制品以及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积极构建“数字海洋”体系,提升海洋治理智能化水平。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吸引更多海洋科技人才来闽工作,构筑海洋人才集聚高地。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福建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先行者,理当用绿色化与智能化发展指引未来的航程,让这场远征更高效也更精彩。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