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侨”的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海水生处有闽人。
从“下南洋”到“走西洋”,福建人从未停下闯荡世界的脚步。如今,约2000万闽籍华侨华人,遍布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福建是侨务大省,广大海外闽籍乡亲是福建发展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侨务工作,提出了“三有利”的侨务工作原则和“大侨务”的工作观念。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依托宗亲乡亲、祖地文化等纽带广泛凝聚侨心”。
优势如宝藏,关键在于找到开启它的钥匙,将“侨”的资源转化为发展引擎,汇聚成推动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潮涌。
(一)
水流万里,终思其源。
福建移民走遍世界,却从不忘记故乡,总念着造福桑梓。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闽籍侨胞,不忘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血液,热情支持祖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福建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硝烟中,300万闽籍华侨同祖国人民共赴国难。陈嘉庚以南侨总会的名义,率领海外华侨开展了大规模救国募捐运动;800多名闽籍南侨机工为运送抗战物资在滇缅公路冒死穿行;李林、沈尔七等一批华侨英勇殉国……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广大闽籍华侨华人回国投身建设,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林兰英、侯德榜、卢嘉锡等一大批闽籍侨界科教人物,成为新中国诸多学科领域带头人;吴传玉、王文教等体育人才,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贡献良多……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闽籍侨胞爱国爱乡、爱拼会赢,为福建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福建的对外开放始于“侨”、成于“侨”,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等对外开放的诸多第一,都是从“侨”开始的。从“三来一补”到投资办企,从土地开发到引入众多项目……得益于“侨”的助力,福建在改革开放中抢得先机。
放眼今日福建,“侨”的动力依然澎湃。在世界闽商大会、海外华商中国投资峰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上,侨胞持续带来资金、项目、技术;在加快推进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东南亚经贸活动周等品牌活动中,侨胞积极参与……
(二)
手握好牌是优势,把好牌打好是本事。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提出,在新时期,侨务工作要有新的观念、新的思路,这个观念和思路就是在“对投资者有利、对所在国有利、对中国有利”“三有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侨”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牢记嘱托,积极引侨资、汇侨智、聚侨力、护侨益,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侨胞服务工作,不断将“侨”的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随着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当前侨情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为侨务工作创新发展带来新挑战,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侨”的力量稳步增强。比如,华裔新生代和新华侨华人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从业领域更加广泛,经济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全球华商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涉足领域更加广泛,商业网络更加紧密;新时代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极大激发了海外侨胞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
侨务工作更加复杂。比如,华裔新生代大多在海外出生,长期在海外生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利益诉求多元,为侨服务的平台载体、方式方法等,与侨界群体的期盼仍有差距。
打好新时代“侨”牌,要求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适应新情势、新变化,不断调整思路和方法,用心用情用力、做深做实做细侨务工作,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汇聚“侨动力”。
(三)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家乡一盏灯。家乡,永远是海外游子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福建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侨”是不可或缺的力量,需着眼长远,实现“侨”与“乡”的双向奔赴。
把闽商回归工程办扎实,为海外侨胞回闽投资多搭把手、广开方便之门,促进更多资源要素汇聚福建,实现互利互惠共赢式发展。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上下功夫,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市场化支撑,激发投资市场活力。
把政策利好拧成一股绳,充分释放叠加效应,搭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持续深化“以侨引侨、以侨引外”工作机制,吸引更多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来闽投资兴业、创新创造。
借侨胞之力助力闽企出海,依托侨胞的海外资源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引导海外华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闽侨联动、共谱新篇的双赢格局。
开放是福建的基因,侨胞是开放的桥梁。华侨华人与祖国联系多、有感情,在海外人脉广、根基深,起着联通世界、融通中外的重要作用。用足用好“侨”的优势,福建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谱写奋勇争先新篇章。(闵平)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