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快评
不强制骑手休息的背后
□游笑春
8月26日,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厦门经济特区网约配送员劳动权益保障若干规定》,率先立法保障外卖骑手的劳动权益。
这部“小切口”立法在审议过程中,最令笔者关注的是外卖骑手的“休息权”条款之变。在第一次审议时,若干规定草案中设置了“强制休息”条款,规定网约配送员连续接单4小时需强制休息。这一条款的初心,是保障外卖骑手的“休息权”——近年来,他们因“被困在算法里”而频频引发关注,过劳导致身体受损甚至死亡事件也时有发生。
然而,一项共有427名网约配送员参与的专项问卷调查显示,约73%的受访者不认可该规定,认为应当由其自主决定休息时间;64%不赞成每天累计接单超过一定时间后强制下线。他们为何不认可?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现实中,外卖骑手很难在单一平台连续接单时长超过4小时,而多个不同平台累计接单的时长目前难以监测,即草案相关条款不具有可操作性;二是,部分外卖骑手愿意多跑单、多干活,多赚些辛苦钱。
超时工作,背后是“没人逼你加班,可不加班挣不到钱”的无奈。如何平衡网约配送员获得报酬与合理休息的关系?厦门市人大会同相关单位决定重新研究该条款并展开了新一轮深入调研。
最终,草案根据调研结果进行了修改,不再对外卖骑手的接单时长和休息时间进行硬性规定,转而要求平台企业科学确定网约配送员工作量和劳动强度,防止过度劳动。同时,要求人社部门汇总发布全市城市综合服务网点地图,以解决“休憩难、饮水难”问题。
不强制外卖骑手休息的背后,笔者看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生动实践。实际上,完善休息制度已成为各界的努力方向。笔者发现,外卖骑手“休息权”保障条款,在人社部与一些地方的政策性文件中多有提及。去年12月,美团防疲劳机制在全国主要城市全面启动上线,外卖骑手跑单超过8小时会收到提醒,跑单12小时将强制下线。饿了么也于今年上线防疲劳提醒功能,外卖骑手连续上线接单4小时,将提醒休息20分钟。不过,相关平台又在今年4月升级防疲劳规则,新增“自主选择休息权提醒”功能,增加灵活调整空间。
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仅是关注社会现实,还要能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从“道德呼吁”转向“制度落地”,需要久久为功的恒心,需要观照复杂现实的权衡,更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期待这个条例不仅能够让网约配送员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关爱,还会促进诸多职业痛点难点得到解决。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