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时评
用创新迭代重塑发展逻辑
□郭寿权
今年,福建启动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试点。截至目前,竹、氟新材料、新型显示、纺织鞋服等4个产业链特聘专家团已先后扎根邵武、清流、武平、晋江等地,以“集团作战”的协同智慧,破解产业创新的深层困局。
传统产学研模式中,存在“单兵困境”,制约产业升级。比如,“单家企业与个别专家”的分散合作导致企业重复投入攻关同类技术,高校成果因脱离产业需求而束之高阁,区域间陷入“抢项目、挖人才”的同质化竞争等。有限资源在低水平内耗中稀释,行业共性难题成了谁也不愿触碰的“硬骨头”。这种各自为战的“内卷式”竞争,既难有技术突破,更制约着产业整体跃升。
福建产业链特聘专家团的探索,正是系统性破题之举。特聘专家团由掌握核心技术、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组成,为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攻关、项目指导等服务。同时,设立产业链顾问科学家,选聘两院院士或相当层次人才,对全省范围产业链的发展路径、重点布局和攻关方向开展指导。通过构建“顶层引领—一线攻坚—全链赋能”的协同体系,让创新资源从分散博弈转向集约攻坚。
这套体系如今已显实效。省纺织鞋服产业链特聘专家团在泉州落地11个签约项目,361°公司与专家团携手研究人体与运动鞋在运动中的耦合关系,成果惠及全行业;信泰集团与专家团合作的针织行业数字生产大模型关键技术研究,着力破解行业内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难以规模化应用的痛点。省氟新材料产业链特聘专家团则指导企业建立中试基地和技术中心,形成“特聘团指导+平台孵化+基地转化”的联动模式,助力企业拿下全国第二大含氟制冷剂生产配额,加速在有机发光材料中间体合成技术等新赛道上抢占先机。
这些案例生动诠释了,当创新从“单点突破”升级为“系统推进”,就能释放出倍增效应。而特聘专家团试点成效也引发跟跑效应,一些未纳入首批试点的地方主动请缨,希望借助特聘专家团机制集聚资源、赋能产业、服务大局。
从“单兵突进”到“集团作战”,不仅是创新方式的迭代,更是发展逻辑的重塑。当产业告别“内卷式”竞争,转向“协同式”跃升,产业才能真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前行。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深刻调整,创新已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变量。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福建的相关探索,既是应对当下挑战的务实之举,更是着眼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也为各地产业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