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时评
用重温烽火侨声厚植家国情怀
□戎章榕
近日,由省委宣传部、统战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烽火侨“批”》沉浸式朗诵会暨纪录片开播仪式在漳州南靖举行。这部纪录片聚焦福建华侨在抗战烽火中寄给家乡眷属的珍贵信件,追溯那些泛黄信笺背后的血泪与乡愁、抉择与担当。
“批”,在闽南语中意为“信”。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这一封封从海外辗转归乡的侨“批”,分量早已超越寻常家书的范畴。华侨女英雄白雪娇在《抗战家书》里道尽了千万华侨舍弃小家、奔赴国难的决绝;抗日烈士沈尔七致母亲的家书,寥寥数语尽显无悔选择与家国大义;新加坡华侨林谋盛在“与妻书”中,深情表达对妻子的告别、子女的期盼、祖国的告白……在现场,大家通过朗诵会重温闽籍华侨同祖国命运与共的动人故事,真切感受那“万里之外,心向故土”的滚烫赤诚。
家书是映照历史的镜子,也是精神传承的火炬。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烽火侨女”李林在牺牲前一天写给丈夫屈健的最后一封信。她是晋绥边区唯一一位女游击队长,1940年4月,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破日伪军的重重包围而壮烈殉国,年仅24岁并怀有3个月身孕。活动举办当天,知名主持人鞠萍深情朗读这封家书的内容:“你去后的那天刮了大风,不知你受凉了没有?我很担心!在一块时,有时还会吵吵嘴,分开了却非常想念你。敌人又要发动围剿,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进攻。我写到这里,我们的孩子又在乱动了,但我会保护好他的,请你放心。”这位集刚毅与柔情于一身的巾帼英雄,以短暂又光辉的一生践行了“甘愿征战血染衣”的誓言,用热血和青春谱写了“不平倭寇誓不休”的爱国诗篇。
纸短情长,字重千钧。从抗战家书,到承载“世界记忆遗产”的华侨历史与文化独特见证的抗战主题侨“批”,不只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既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崇高礼赞,更是向广大中华儿女发出赓续爱国传统的召唤。我们纪念抗战胜利、缅怀先烈、致敬侨乡,要以侨“批”和抗战家书为情感纽带与历史信标,传承这份跨越山海的赤子情怀,擦亮爱国爱乡精神名片,激励新时代建设新福建的奋进力量。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