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示范
□陈祥健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在福建考察时明确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全会提出,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探索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努力在“全域整体”“全面协调”“全民共享”三个方面作出示范。这对于推动我省率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福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这既是对福建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又赋予福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牢记殷切嘱托,大胆探索创新,以“示范之为”展现福建担使命作示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示范之效”有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为全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贡献福建智慧和力量。
一、展现示范之为,必须在“全域整体示范”上下功夫。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在动态中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亲自领导和推进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探索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持续念好“山海经”,多次对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作出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牢记嘱托,接续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统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从全省整体看,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4.37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78万亿元,预计今年超过6万亿元,接连跨越两个万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0.53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3.79万元,居全国第四位;从城乡融合看,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1.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这不仅充分说明福建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有基础、有条件,而且为我们走前头、作示范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新征程上,福建要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展现示范之为,必须在“全域整体示范”上下功夫。坚持胸中有“大我”,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自觉站位全国发展大局,落实经济大省挑大梁要求,举全省之力服务和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坚持“大我”之中见“小我”,立足福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全省“一域”之整体实现联动发展和重点突破。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突出发挥两大都市圈牵引作用,突出强化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带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坚持建机制、搭载体,进一步健全山海协作体制机制,把县域作为拓展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主阵地,增强发展活力和承载力,拓展整体示范的全域空间。
二、展现示范之为,必须在“全面协调示范”上见真章。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为我们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适应主要矛盾新变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福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建成“两纵三横”综合交通大通道,构筑山海外联“大动脉”;逐步形成“两极两带三轴六湾区”开发格局,拓展山海产业发展“新空间”;推动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向山区延伸,打造山海互利共赢“联合体”,交出了高质量发展“新答卷”。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与最低的设区市比值为2.05,均衡性水平居经济大省前列。但要清醒看到,我省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资源共建共享等仍存在不少短板,山区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对我们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提出了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新征程上,福建要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展现示范之为,就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既把“全面协调”作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力举措,更把协调发展等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作为检验福建担当作为的重要标尺。树牢系统观念,坚持“十指弹钢琴”,着眼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在突出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抓好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建设。强化规划衔接联动,以制定“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强化国家专项规划与我省区域发展规划在主要目标、总体布局、重点任务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加强我省多区叠加政策之间的衔接互补。坚持“扬长补短”,持续壮大我省生态、海洋等长板优势,加快补齐科技、教育、社会事业等短板弱项,着力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上展现示范之效。
三、展现示范之为,必须在“全民共享示范”上求实效。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宁德工作期间就指出,在不断变革的今天,发展经济、共同富裕是群众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福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省委十一届三次、六次、七次全会从不同维度对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部署。2023年,三明、龙岩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区域中分别位居第一、第二;2024年,全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2.06,比全国平均水平优0.28;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为1.72,比全国平均水平优0.07。但也要清醒看到,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绝对值仍面临扩大压力。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全会提出,要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落脚点,着力在共享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新成果上作出示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朝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坚持以缩小收入差距为重要目标,把稳就业、促增收放在重要地位,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联动机制;把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推进民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坚持以做大“蛋糕”为基础切好“蛋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落实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用与群众“干在一起”的实际行动,引导群众明白“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最大限度凝聚起全社会干事创业激情,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