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长护险试点扩围,如何加强规范护老服务?

2025-10-25 08:33
| | | |

  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亿,失能老人护理需求激增。长护险试点扩围,老年人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后的日常照料护理费用和事务负担正在减轻。如何享受长护险待遇?如何获取规范的照护服务?

  作为新职业工种,长期照护师主要为失能人员提供协助进食、沐浴、排泄照护等生活照料;留置导尿、压疮预防照护等医疗护理服务以及心理疏导。

  除了为失能人员带来专业护理,长期照护师也正成为失能家属的“辅导员”。

  从正确抱姿到协助翻身、从辅助喂食到营养配餐,成都市定点长护服务机构团队研发了翻身记忆操、喂食安全口诀等,将专业护理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照护技巧,教给家庭照护者。

  如今,长期照护师正成为融合生命关怀和专业照护的职业群体,用专业与温暖支撑起失能家庭的希望。

  据了解,长护险主要面向重度失能人员,部分地区已将中度失能人群纳入保障范围。

  从申请流程上来看,家属可通过当地医保经办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的线下窗口或线上平台等,预约失能等级评估,评估通过后可享受相应的照护服务,如浙江省部分地区还开通了省内异地长护险“线上办”的服务。

  目前,长护险覆盖参保群众接近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过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多数地区基金按规定分担70%左右的护理服务费用,且不设起付线或起付线较低。

  居家护理正成为多数长护险参保人的首选。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长护险试点情况来看,居家护理服务占比超过了80%。

  除了居家护理,各地还依托基层卫生院、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民营康养企业等主体,构建多元服务网络。

  自2016年长护险试点以来,我国护理人员队伍持续发展,目前规模已达30万人,但随着长护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长期照护队伍仍存在较大缺口。

  “长护险的关键环节是照护服务,其质量和水平取决于照护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原会长王东进说,补齐人才缺口,是推动长护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为破解这一难题,多地正进行积极探索:浙江杭州、贵州铜仁等地通过情景化教学与典型案例剖析,夯实从业人员专业基础;江苏、河北等地率先开展等级认定考试,为从业人员提供“职业身份证”;湖北、江西、陕西等地建立岗位对接机制,鼓励定点长护服务机构优先选择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

  长期照护服务的核心是人文关怀,既要通过专业技能保障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更要以温情守护他们的生命尊严。专家建议,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职业保障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投身照护行业,让失能家庭能享受到更多有温度、高质量的照护服务。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