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云霄:撤点并校从“就近就便”转向“就优就好”

2025-10-22 09:14
| | | |

家长代表参观元光中学食堂,体验学生餐。

和平中心小学,孩子正在自习。

和平中学的孩子已然融入元光中学,享受着“撤点并校带来教育提质的暖意”。

和平中心小学食堂,孩子正在就餐。

  近日,走进云霄元光中学,琅琅书声与欢声笑语在校园里漾开,教室里,老师正使用现代化的“班班通”设备授课,引领学生进入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实验室里,精密的实验仪器静静等待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图书馆内,丰富的图书触手可寻,卷帙翻动便能遨游浩渺知识之海;操场边,社团活动热闹非凡,少年的活力在各类兴趣小组中肆意生长。此刻,和平中学的孩子已然融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享受着“撤点并校”带来教育提质的暖意。

  “撤并不能只看‘撤’,重点也在‘并’,不能机械地‘做加法’,而要有机‘做乘法’,破解学校合并中欠缺‘咬合度’的问题。”元光中学校长讲述了和平中学362名学生和48位老师“迁入”的过程。“学校与和平乡党委政府紧密协作,组建专班工作组,逐一走访学生家庭,发送致家长一封信,征求家长同意并签订意向书。”前期工作便做足“人心功课”,更让家长安心的是“软着陆”方案,“为减弱合并给师生带来的不适应感,特意设置了缓冲期,第一年八、九年级保留原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仍在原班级就读,让老师、学生与学校充分适应,实现真正的聚合。”

  教育生态的重构,教师队伍的协同是核心支撑。针对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元光中学创新构建“老带新、新促老”的教师“成长共同体”,同备课组老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形成“头雁引领、雁阵起飞”的格局。“和平中学的老师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城区教学模式,和元光中学的老师比拼教学水平,陆续收到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点赞,感受到更多的职业认可和教育幸福感。”和平中学副校长说道。学生的变化更直观。“新宿舍有风扇、热水器、洗衣机,食堂饭菜更可口,还有途经学校的公交线路直达家门口。”原和平中学九年级学生李安琪说,“老师经常和我谈心谈话,极大地缓解了我的学业困扰和心理压力。”教育变革的温度,最终要传递到每个学生的成长里——乡村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是逐渐向城镇流动的过程,撤点并校恰为其提供适应外部学习环境的契机。

  如果说和平中学并入元光中学是“强强联手”,那么和平中心小学的撤并则更像一场“温暖的迁徙”。曾经的莆顶小学仅有27人,坎顶小学只有19人……类似这样的“麻雀学校”不在少数,陷入“学生越少—资源越差—学生更少”的恶性循环。从2024年开始,和平中心小学联合和平乡党委政府,对辖区内小规模学校进行摸底调查,组织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两委”、村民代表等多方代表召开听证会6次,先后撤并上坂小学、吉坂小学、甘埔小学、河塘小学、宜谷径小学等教学点,为分散的乡村教育注入新动能。

  中学教育集镇化布局、小学教育中心化整合,这是云霄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落子,更藏着教育布局调整的一次关键转向——从“就近就便”到“就优就好”。县委县政府瞄定“教育强县”目标,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教育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力争实现“教学点向完小校聚集”和“薄弱校向中心校集中”的优化布局,构建“1+N”教共体模式,组建小学5个教育共同体、初中3个教学教研集团、高中2个教学教研集团,建立“编制部门控总量、人社部门核岗位、教育部门统筹配”的教师管理体制,实现“管理互融、师资互派、教学互通”。云霄正以教育之变迎接时代之变,书写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绚丽篇章。(朱乔柽 吴泽宇)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