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救助,“救”到实处!
尤溪创新机制,8年临时救助3.12万人次,发放救助金近3000万元
43岁的罗国旺曾是家中顶梁柱,妻子全职在家照料年迈的父母和3个孩子,他则负责在外赚钱养家,日子虽不富裕却也温馨。然而,2023年一场大病改变了这一切,他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接受骨髓移植后,继发小脑萎缩和帕金森综合征,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截至目前,仅自付医疗费用就近30万元。
“他病倒后,连吃饭都要人喂。我还得照顾他和孩子,没法出去工作。家里没了收入,日子太难了。”8月11日,在尤溪县西城镇玉池村,于雪梅如往常一样忙着家务和照顾轮椅上的丈夫罗国旺,说起当时的困境,她感慨万千。
镇民政办摸排发现罗国旺家的困境后,于去年3月将其一家5口纳入低保,每月发放低保金1635元。此外,县民政部门还先后为其申请到两笔共计1.6万元的常规临时救助金,以及4万元的“一事一议”专项救助金,保障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这是近日发生在尤溪县的一个临时救助故事。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因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暂时陷入严重困境的家庭提供及时救助。
2017年起,尤溪县成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全面核对申请救助的困难家庭经济状况,并联动医保、残联、教育等部门主动筛查潜在困难对象,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特别是创新建立的临时救助“一事一议”机制,切实发挥了“托底线、救急难”的兜底保障作用。
8岁的小柔来自新阳镇夏阳村,是一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023年,她罹患急性白血病,当年自付医疗费用达10.35万余元。了解情况后,民政协理员陈丽燕依据临时救助政策,全程协助填写申请表、收集证明资料等,帮助小柔申请临时救助金。
“去年,小柔申领到临时救助金8000元、‘一事一议’临时救助金1.51万元,共计2.31万元。加上县慈善机构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金物资援助,医疗费难题基本得以缓解。”陈丽燕说。
“临时救助‘一事一议’机制是针对经常规临时救助后、自付医疗费用仍超5万元的重度困难低保户,由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审议,按自付医疗费用的20%再给予救助,从而化解因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造成的突出困难,托住群众因病致贫的底线。”尤溪县民政局副局长林文杰表示,截至目前,全县已为250户重度困难的低保家庭,发放“一事一议”临时救助金近400万元。
此外,为化解特困人员住院难、护理难问题,尤溪县优化救助政策,对在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住院且需一对一雇护工的特困人员,按实际住院天数发放每人每天150元的护理补助,年度护理费累计最高补助达3000元。其中,对于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年度医疗费救助上限提高至2.1万元,年度护理费补助上限达9000元。
据统计,2017年以来,尤溪县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33万户次、3.12万人次,发放救助金2943.27万元。(通讯员 肖丹 钟诗露)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