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永安“零工驿站”为困难群体搭就业桥——

“家门口”授技 “巧媳妇”增收

2025-08-05 07:57
| | | |

  自今年6月福建省人社厅出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新标准后,永安市人社局于7月30日完成了首批就业困难人员拟认定名单的公示,共有9名符合条件人员被确定为就业帮扶对象,将得到精准帮扶。

  永安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通过“三级分类”方式精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一类帮扶:根据就业需求,提供培训、见习、创业指导等个性化服务;二类帮扶:指定专人对接跟踪,帮助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三类帮扶:采取“一人一策”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兜底援助并安置公益性岗位。

  永安市燕北街道江滨社区居民王大姐是被认定的首批就业困难人员之一。她今年42岁,家庭经济拮据,丈夫身体不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全家经济重担主要落在她一人身上。之前,她每天围着孩子转,想出门找工作却苦于没有时间和机会。

  今年5月,鉴于其家庭特殊情况,在首批就业困难人员名单审核、评估、认定过程中,永安市人社局和社区工作人员就积极鼓励王大姐提前报名参加了燕北街道江滨社区“零工驿站”举办的相关技能培训。此次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后,她还有机会享受到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灵活就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补助、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

  对王大姐开展培训的社区“零工驿站”,是当地近年来着力打造的“零工市场”平台的组成部分,自去年11月以来共建立了6个。“零工市场”平台集线上、线下与社区驿站于一体,帮助困难群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与创业,自去年5月正式运营以来,已累计注册会员13372人,300余家企业入驻平台,开展零工交易2788单次,开展技能培训18期660余人次。

  作为平台的末梢与基础连接点,“零工驿站”不断拓展零工服务覆盖领域,打造“共富工坊”,架起了困难群体与用工企业之间的桥梁。今年6月10日,江滨社区“零工驿站”和五四社区“零工驿站”携手永安市宇泰雨具公司,成立了“巧媳妇”手工作坊。作坊采用“理论+演示+实操”的培训方式,由企业技术骨干亲自授课,手把手传授学员缝制伞布、制作蝴蝶结和折叠购物袋等技能。包括王大姐在内的就业困难人员及其他失业、低收入人员400余人,参加了为期15天的专业培训,实现了从零基础到熟练工的蜕变。

  “一开始我还有些犹豫,毕竟我从来没做过这样的工作。但看到人社部门、社区人员和企业师傅们这么热情,我就决定试试看。”王大姐回忆说,“师傅们特别耐心,从最基础的针法开始教,一点点地指导我们。遇到不会的地方,他们还会反复示范,直到我们学会为止。”

  数据显示,“巧媳妇”手工作坊成立至今,400余名学员累计完成了2500单次雨伞半成品缝制、5.2万余件折叠购物袋和6500单次蝴蝶结制作。王大姐笑着说:“现在我能做出质量合格的产品,每个月能挣到2000多元,这对我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我们希望通过‘零工驿站’打造一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就业困难人员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机会,实现增收。”永安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计划将“零工驿站”延伸至产业园区和社区末梢,依托“巧媳妇”手工作坊,以产品初加工为“小切口”,撬动公共就业服务“大民生”,通过“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闭环模式,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黄中泉 朱捷)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