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我省创新模式冲刺“三病”零母婴传播

2025-07-19 09:00
| | | |

  领结婚证时的一次免费筛查,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妇幼系统里的一个“电子标签”,正守护着千万孩子的健康未来。

  2004年起,一场旨在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以下简称“三病”)母婴传播的“生命保卫战”在福建打响,通过构建“以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为基础,三病防治体系为支撑,基本公卫与专科诊疗相结合,覆盖婚孕产婴童全链条服务”的防治模式,如今成效斐然。

  自2023年起,莆田的新婚夫妇在婚姻登记时,新增了一项贴心服务:领证时,可免费完成“三病”筛查。一旦检测出感染,系统会为其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实施“发现—报告—转介—随访”的闭环管理模式。工作人员亲切地称这项服务为“爱情体检”。

  防控关口的前置,筑牢了第一道坚实的防线。检测率的提升,加之规范的治疗与干预措施,使潜在的感染风险被及时察觉,有效降低了“三病”母婴传播风险。

  莆田的做法并非个例。在全省,预防“三病”母婴传播被纳入各级孕妇学校的必修课程。在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防‘三病’宣传+免费筛查”被大力推行,仅2024年,这一举措就覆盖了超过13.98万适龄人群。同时,我省广泛开展各类宣教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育龄妇女对“三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超过95%。

  过去,感染“三病”的孕产妇子女因跨区流动,极易出现失管失访的情况。如今,厦门妇幼信息系统会依据孕产妇的感染情况,对于所生儿童的转介信息,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做到完整准确及时地呈现。

  我省还充分挖掘各地市妇幼健康信息系统的潜力,实现了婚前保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儿童健康管理等多个环节的互联互通,构建起覆盖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收集网络,达成了防治技术标准、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的“三统一”。

  在省卫健委的统筹规划下,省级妇幼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持续完善,2024年7月,省卫健委成功打破信息壁垒,在妇幼与疾控系统间架起桥梁,使得乙肝宫内暴露儿童疫苗接种数据能够自动精准抓取,提升统计准确性。

  今年5月18日,福州西湖晨曦广场举办了一场消除“三病”母婴传播的大型活动。这场由卫健、教育、公安、民政、妇联等13个部门联合发起的“生命保卫战”,吸引了数百位市民的目光。

  13个部门横向联动、省市区三级卫生机构纵向联合,营造出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将分散在各单位的防治资源整合起来,构建了从婚前医学检查到产后随访的完整服务链条。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的宣传活动。据统计,全省累计开展此类宣传活动超200场,惠及群众达百万人次。

  13个部门还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从感染者权益维护到家庭心理疏导,从儿童生活保障到医保政策支持,从重点人群管理到反家暴维权,一系列暖心政策落地生根。通过权益保障、医疗支持、社会关怀等方面多管齐下,为特殊群体撑起保护伞,营造无歧视、有保障、有温度的社会环境。

  截至目前,我省消除“三病”母婴传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预期成效。2024年,未发现HIV母婴传播案例,先天梅毒发病率、乙肝母婴传播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全省13个消除主要指标全部达标。(报业集团记者 林颖)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