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刊发“敏言”文章:迈开步伐,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有贡献的”,“必须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
2024年,福建考察之行结束后不到两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发人深思。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必须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这条举世瞩目的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坚定。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说改革开放初期要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再摸着石头过河就不能提了;对于胸有成竹的、思虑缜密的,那就要搞顶层设计,对于心里没底的、还不成熟的,就摸着石头过河,这两件事要“两手并用”。
当好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推动改革发展闯新路、立标杆,生动践行“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改革方法论是一门“必修课”。
(一)
摸着石头过河是指在情况不明、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从实践出发探寻改革路径的一种改革策略。改革得其法则事半功倍,得其法就要遵循规律,但是,规律不是轻易就能被掌握的,认识规律需要过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
2024年10月16日,福建厦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果展上,习近平总书记拿起一本蓝色封皮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仔细翻阅。书中一张当时开会合影的老照片,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3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这份战略蓝图的场景:
“编这个规划的时候,自由港怎么搞?人员如何自由进出?金融、货币政策什么样?不知道,就去摸索,试点先行,摸着石头过河。看到今天的厦门,我们感到很欣慰。我们在这里参与了创业,如今的发展,比我们当时想象的还要好。”
厦门,改革开放的前沿。1985年6月,习近平同志抵厦赴任,“第一次直接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改革开放”。他直接领导和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探索,为厦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摸规律,那就必须有科学理念、正确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已经确定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没有实践经验的改革,要采取试点先行探索的办法,取得经验、看准了再推开。对新领域新实践遇到的新问题,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开拓创新,不断创造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依靠摸着石头过河摸规律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是通过试点先行探索改革的具体路径。试点的目的在于推广。通过试点,可以检验改革举措是否科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而发挥对全局性改革的突破、示范、带动作用。试点先行与全面推进相结合,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精髓,从根本上说也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方法论。
改革开放以来,对改革规律的认识,许多就是通过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获得的。首次引用国外贷款建设地方机场、首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自贸片区挂牌、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通过局部试点积累宝贵经验,厦门为全国的经济特区、自贸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是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摸着石头过河具有主体论层面的深刻含义。要过河,就要有大批想过河的人,有大批敢于下水的人,才能形成源源不断探索过河方法的生动局面。因此,必须尊重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保护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依靠基层和群众,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每一个领域改革经验的创造和积累,都离不开基层和群众的实践和智慧。40载春华秋实,福建始终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精神,持续深化改革开放,鼓励支持基层闯新路、立标杆,武平林改、三明医改的破冰之举,均在全省、全国形成强烈示范效应。
(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抓改革攻坚未尝不是如此?一个改革试点,一颗希望种子,悉心呵护、勤于施肥,及时总结经验,改革之树必能根深叶茂、硕果满枝。
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创新性地开展试点工作。从2023年开始,福建在全省开展“一市一试点”“一县一特色”专项改革,产生了“鲶鱼效应”。
2024年福建省改革优秀案例已揭晓,40个优秀案例从全省220个推荐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从专项改革的推进及优秀案例的产生过程中,或许可以读出一些经验做法——
强化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健全省委深改委统筹领导、专项工作小组分块抓总、改革办综合协调、各地各部门组织实施的改革工作体系,做到横向协同、条块协力、进度协调。在实践层面,既给基层下达“过河”任务,又帮助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上级责任单位加强政策指导,用足改革探索政策空间,在项目安排、要素保障上提供支持,让基层在推动改革过程中拥有更大自主权;同时,共同分析研判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形成改革推进合力。
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辩证法。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活力之源。鼓励各地针对改革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堵点,找准改革要点重点,结合实际大胆闯、大胆试。让基层从“执行者”变“设计师”,许多基层“金点子”逐步成为改革“金钥匙”。一项项试点改革部署下来,各地根据实际安排工作重心、序时进度,集中发力加以突破,都是将改革试点与工作要点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具体矛盾中找准突破口,又以系统思维推动局部试验与全局规划相衔接,使得福建的改革成色更足、氛围更浓。福州新区探索“数据跨境流动”试点,既服务数字丝路建设,又为全国数据要素改革探路;厦门推广“名校跨岛”模式,通过教育资源共享破解城乡发展不均衡难题……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为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
立足于提高基层干部的改革攻坚能力。从闻之色变到敢于“蹚水”,一些基层干部解放思想,切实掌握“过河”方法,在改革实践中经历了风雨,也增长了才干。一线攻坚的磨砺,让基层队伍从单纯的政策执行者转变为改革设计者,为深化改革提供了人才支撑、做好了能力储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趟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
今天的八闽,改革热潮如浪腾涌,改革活力在比学赶超中竞相迸发。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我们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创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打造出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福建辨识度的改革品牌和成果。
(三)
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殷切希望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奋勇争先”是对福建各项工作的整体要求,我们既要在推动发展上“对标一流、争先进位”,又要在改革开放上“彰显担当、创造经验”,还要在履职尽责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殷殷关怀凝心聚力,深深期许催人奋进。
我们要遵循中央顶层设计,增强战略思维和全局视野,着眼大局所需、福建所长、未来所向,统筹考虑完善改革的整体思路、重点任务、关键领域和先后顺序,从而全面系统、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我们要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不断优化改革方案,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
敢为争先闯出新路,勇担重任善作善成。
新征程上,我们要学好用好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方法论,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把握工作“要点”,增强改革实效。这个“要点”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争当高质量发展先行者。当前,福建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面临一些困难挑战,必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比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机关效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体现福建特色、彰显福建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健全新时代山海协作机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
打造改革“亮点”,完善机制保障。福建处于对台工作前沿,必须自觉担起历史使命,发挥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比如,加大对台政策和制度创新,健全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不断促进闽台经贸深度融合,推进福建全域融合发展。对外开放是福建的重要优势和鲜明标识,必须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比如,在建好大平台上继续先行先试,推动海丝核心区建设走深走实;在念好生意经上继续先行先试,深化市场采购通关一体化试点;在打好新“侨牌”上继续先行先试,完善引侨资、汇侨智、聚侨力工作机制。
冲刺发展“高点”,放大示范效应。福建拥有晋江经验、三明医改、科技特派员制度等一批改革品牌,需要进一步总结提高,更加适应新时代需要。比如,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完善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拓展科技特派员制度,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展市场化生态激励机制,推进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为一域发展注入活力,为全国改革贡献经验,福建的改革春潮激荡千帆竞发。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